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微信的话题非常之多,好像其已经无所不能,特别是在支付环节,很多人都把其看成是对抗支付宝的独门暗器。另外,支付宝开始对PC端转账收费,鼓励用户在移动端的使用,也有很多人认为是阿里巴巴面对腾讯的进攻采取的反攻。
不过,如果我们冷静下来,在一片喧嚣的背后,却是微信自己的危局,盛世之下的微信潜藏着比以往更加严重的危机。阿里巴巴虽然高调用来往攻击微信,但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行为,以旺旺或旺信等为代表的阿里巴巴社交工具只是交易的辅助工具,或者说是社交化电子商务的媒介,并不会冲击微信的事业根基,如此的策略是有限的竞争,是以自己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拓展。微信相反!
微信支付是伪命题,和支付宝根本就不是同样的事务,却被很多人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微信在某些场合变成了一种便捷的购物工具,实际上是借助二维码的一种交易方式而已。在众多妖魔化阿里巴巴的舆论中,微信被推到了前台,甚至以马云的所谓内部讲话作为佐证,但实际上,阿里巴巴也许只是在施放烟雾而已,或者正在把腾讯的微信领上绝路。
不管是自封的平台,还是天然的平台,任何的平台都是有其边界的,互联网产品也不例外,如此简单的常识往往不被那些只知道网络却不识人间焰火的专家们认可。这样那样的分析不可怕,可怕的是连腾讯自己也不淡定了。
腾讯这些年最不成功的业务就是电子商务,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电子商务领域,投资众多用心很大,但收效甚微,特别是最近面对阿里巴巴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而获取的超级收益,腾讯的管理团队也有些失去了镇定自若,如此将是这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最大的危机。
微信是个好东西,但好东西也不能吃多,如果好东西加入了太多的调料,恐怕也会变味。如今的腾讯好像将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微信上,让这个社交工具承担起了太多的重担,比如媒体,比如游戏,比如支付,比如营销,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或是样样稀松,恐怕就在一念之间。
微信难以支撑支付,甚至难以支撑购物,一心一意的将其做成符合腾讯基因的产品也许才是最好的出路,否则,腾讯会因为微信而失去更多。
首先,二维码并不安全,现在是因为尚不具特别的普及所以没有引发更多的注意,但最近已经呈现出危险苗头,依照事态发展,二维码相关的交易行为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突然死亡,甚至不会有NFC的生命力旺盛,任何寄托在这个本来作为查询与沟通渠道的图形上的更多期望都会落空。
其次,微信与QQ本是不同的东西,但腾讯现在却是仅仅区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差异而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很多QQ时代的因素强行加入,这样发展下去,微信不仅不会变成中国特色的KIK,相反,也许会变成四不像的QQ替代品,这时候不仅支付不可能实现,连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都会失去。
此外,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已经不是什么支付环节或者物流环节了,甚至也不是什么大数据,电子商务将进入互联网公司的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的决战,靠微信去拉拢客户去提供通道,如此等于是落后了阿里巴巴一个时代,这样的电子商务也不会有前途。